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凯发k8国际
凯发k8国际-凯发k8客户端
确定
大家在搜:
教育经费统计
学生补助
政策
审计整改
要 闻
动 态
媒体聚焦
战线联播
工作动态
政 策
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政策图解
服 务
科目指南
常用标准
业务系统
专 题
教育投入
乡村振兴
预算绩效管理
教育经费统计
科研管理
学生资助
教育转移支付
审计与财会监督
资产管理
教师队伍建设与保障
数 据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教育统计数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财政收支数据
全国政府采购简要情况
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
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报
业务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
凯发k8国际-凯发k8客户端
>
动 态
>
战线联播
>
全部
>
媒体聚焦
-全部
-中央高校
-地方
>
工作动态
全部
海南4年投9.38亿为中小学装空调 实现全省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基本全覆盖
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拥有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海南持续推进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配置工作,截至目前,海南新增完成694所学校2.35万间教室(功能室)空调配置、相应的线路改造和电力扩容,实现了全省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基本全覆盖。据了解,海南从2020年实施高考考场空调配置项目开始,先后3次将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配置列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9.38亿元,惠及中小学生超过70万人。此外,为解决教室空调配置后用电等问题,从2024年起,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再提高130元。
2024-12-24
上海交大建师生创新创业聚集地,跑好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两个“一公里”——创新动能在“大零号湾...
1.从0到1再到100:解开科技成果转化“细绳子”。2021年,上海交大由校领导挂帅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统筹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工作。此后两年,该校先后出台涵盖组织、管理、激励、服务、保障的“1+5+20”相关政策体系,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四梁八柱”。同时,建立起“一门式”数字化行政审批系统,打造“首问制”技转专员队伍,从制度、技术、团队多个层面全方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2.高校、政府和企业:跑好最先最后两个“一公里”。据统计,近5年来,闵行区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近10%,大部分投入集中在“大零号湾”区域。3.过去、现在与未来:致力培养战略型科技领军人才。截至目前,该校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已累计招生350余名,平均年龄36岁,平均工作年限13年,
2024-12-24
吉林按下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加速键”
为解决科技成果不愿转问题,吉林省将全面铺开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赋予科研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更大自主权,推行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为解决科技成果不敢转问题,吉林省将允许科研单位正职领导依规探索开展科技成果持股改革,允许科研单位将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区别于一般性国有资产进行单列管理,确保不造成重大违法违纪和国有资产损失。为解决科技成果不好转问题,吉林省将全面推动“先使用后付费”“差异化赋权”“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转化模式的实践,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好承接和转化成果。
2024-12-24
广西:让科技成果转化走好“最先一公里”
1.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广西近期出台了进一步推进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由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与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及社会资本等共同出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类基金,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单只基金募集资金总额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广西财政出资到直接开展股权投资的转化基金,或转化基金下设子基金的比例原则上最高可以达到基金总额的50%,广西本级与市县财政性资金在转化基金中的共同出资比例合计原则上不超过70%。2.实现科技与金融良性循环。“此次对接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建元表示
2024-12-23
广东拟禁止中小学设置校园商超
广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校园商超规范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校园商超,已经设置的,要逐步退出。寄宿制中小学可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征求家委会和学生代表意见后,经学校领导班子、校代会或教代会等方式集体讨论后决定。
2024-12-19
江西多链融合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江西高校成果转化的氛围日益浓厚,效果不断显现:2024年1—10月高校共登记技术合同1914项,合同成交金额8.37亿元,登记数同比增长75.60%,登记金额同比增长59.73%。1.科研做在“生产线”——服务产业,紧盯企业发展所需。目前,依靠江风益团队的核心技术,江西已孵化出上、中、下游企业19家,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每年带动下游应用产值超200亿元。2.“松绑”松到“节骨眼”——制度创新,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江西在南昌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通过实施产权激励,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动力,督促试点高校加快制定出台配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赋权科技成果转化的免责机制。3.服务做到“全链条”——直击痛点,让“陈果
2024-12-18
构建起畅通无阻的教育科技人才“传动链”
1.教育合作促进区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教育方面,澳门2024年教育预算开支为141.3亿澳元;为打造澳门高标准教育体系,《澳门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2021—2030)》《非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2021—2030)》《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等相继施行。2.科创合作赋能多元产业。“人才、技术和模式三大科技创新重要因素齐聚,才能在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跨界合作上争取更大突破,落地更多、更丰富、更务实的合作成果,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澳门大学河套集成电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洋说。时下,在33.3平方公里的澳门已崛起10所高等院校和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12-18
让优质教育资源润泽雪域高原——江苏全方位全省域支援青海教育
1.援青是使命更是责任。2024年3月20日,果洛海东中学建设项目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开工,计划至2026年,实现项目总投资约5.08亿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1.5亿元,学校共设置3000个学位,60个教学班。2.“传帮带培”组团扶助结硕果.3.改善教育基础设施.2024年3月20日,果洛海东中学建设项目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开工,计划至2026年,实现项目总投资约5.08亿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1.5亿元,学校共设置3000个学位,60个教学班。?近3年来,江苏省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57亿元,实施120余个教育项目,助力受援地区将“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
2024-12-17
浙江开展“浙教助企”行动 科技成果可“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
日前,浙江发布“浙教助企”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推动高校服务企业3万家次以上,高校专利成果向企业转化1万项以上,每年职业教育培训200万人次以上,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科咨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计划,浙江将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每年联合申报一批研发计划项目。……高校按照“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方式把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探索推动限时转化,对满两年且无正当理由未实施转化的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纳入“先用后转”实施清单。
2024-12-14
教育驱动 “湾”象更新——教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纪实
1.共闯新路,粤港澳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近年来,大湾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大湾区改革基础研究项目资助模式,从支持项目为主,转向支持“人”为主。大湾区着力以领军人才为核心、以信任为基础,探索竞争性和稳定性兼具的科研资助模式。例如,广东一年给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800万元支持,5年才考核一次,5年考核通过,还可以再给5年。如果说搞基础研究是“板凳能坐十年冷”,那广东推出的“5 5”扶持,就是让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在较长时间内,不为经费、考核等问题而奔波,专心科研。目前,大湾区研发投入强度超3.4%,研发经费投入、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2.驱动产业,三地携手架起成果转化“铁索
2024-12-12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6% 山西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记者10日从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获得上述消息。山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介绍,山西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五年来,建设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286所;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100所;通过高校托管、示范中学帮扶等方式,支持每个县重点办优办强一所公办优质高中,将县中打造成为支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4-12-10
黑龙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近年来,黑龙江着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望:义务教育挖潜扩容优质学位12.1万个,对上争取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取暖费补助增加3.9亿元,取得历史突破,本硕博招生计划总量创历史新高。省教育厅厅长陈延良介绍,黑龙江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国率先启动地方高校“101计划”,高校a类学科达到30个、居全国第一方阵。省属本科高校调整专业比例近30%、提前一年完成国家20%的目标,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55%,服务“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专业占比74%。职业院校调整专业点204个、新增国控布点专业数居全国第8位。黑龙江还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全国首批试点建设高等研究院,获批建设2个国家
2024-12-05
广东省域统筹推进市县两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为教师专业成长装上“加速器”
1.夯实强师基础,建好每一所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为支持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广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2018年至2020年3年间,广东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投入资金9.3亿元,助推教师发展中心加快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通过资金奖补等方式,广东推动各地把钱用在“刀刃”上。2.破解研训“两张皮”,因地制宜推进研训一体化。广东多地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等部门,构建集培训、教科研、电教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师培养平台。广州市海珠区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科研室、电教站4个部门整合后,成立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3.从“大锅饭”到“小灶”,助力教师精准发展。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各级各类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广东省鼓励教师发展中心深入调研、精准施策。省、市、县三级教师发展中心各尽其责,实现了省
2024-12-03
网络信号覆盖提升,乡村学校对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云端纽带 网联村校
近年来,教育网络“高速公路”修到乡村学校,教育数字化成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1.偏远山区持续提升信号质量,数字支教成效显现。据了解,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多地积极行动:华中师范大学根据受援学校需要,划拨专项经费购置更新摄像头、收音器、网络线缆等远程教育设备,保障支教设备稳定、线路通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投入专项资金,为参与支教项目的近100个乡村班级全面配备摄像头、收音器、网络线缆等;2.海岛地区打造网络覆盖完全、教学空间融合的学习环境。5月,北仑区教育局拨专款,将教师办公电脑换成一体机,加快了网速。教室安装智慧黑板教学一体机,“智慧黑板功能强大,试卷可以直接投屏,讲解更精准。3.草原牧区完善基站建设,校园信号强度提升。
2024-11-26
湖北大学:开展有组织科研 推动学科向“新”迈进
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两年两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孵化支撑多家上市公司……这是湖北大学生物学向“新”而行的生动写照。2021年,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世辉教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注册成立了这家以生物基乙醇和乳酸为核心产品的公司。“前不久,公司获得了一笔7500万元的投资。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万吨级生产示范线建设,5年内有望年生产10万吨生物基乙醇与乳酸,实现10亿级销售体量。”杨世辉说。近年来,湖北大学一批科研人员的优质科研成果,通过创立企业、技术转让、专利许可等方式得以顺利转化,成功孵化和支撑了嘉必优、新华扬等多家上市公司,辐射百余家高新企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接近千亿元。
2024-11-26
科教向“新” 区域提“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调查
1.“三易其名”背后的发展追求。加强高等院校建设,一定能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苏州工业园区开启了为城市发展“定制”培养人才之路。2.教育、科技与产业共生共融。截至目前,与60余家不同细分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战略凯发k8国际的合作伙伴关系——是药学院交出的亮眼成绩单。3.面向未来抓机遇超前布局。“推动高校培育园区科技领军孵化企业项目,对经评选的院校科研团队、颠覆性硬科技项目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按产业化程度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经费支持和最高200平方米场地的3年免租支持”“支持高校与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联合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创新体,根据企业投入与绩效,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2024-11-25
河海大学:学科建设对接地方发展需求
自2023年9月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启用以来,短短一年时间,许多学者在常州这片土地上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助推河海大学与常州市深度合作,实现“双向奔赴”。1.培育学科发展新动能。2023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自动化、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工程5个一流本科专业已获得常州市资金奖励250万元。2.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一年来,河海大学与常州近百家企业开展了166项科研合作,校企双方互聘科技人才61人。同时,双方的校地融合发展也取得了新进展,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和河海大学常州高等研究院相继成立。河海大学与常州的紧密合作,释放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活力,激发了科研人才的创新动力,培育了产教融合的良好生态。这也为地方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
2024-11-20
郑州市惠济区建立数字化校园供餐监管模式 数字赋能守护学生“盘中餐”
近年来,惠济区探索建立起“一个平台,三个系统”数字化校园供餐监管模式,包括阳光饮食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阳光采购系统、智能收货系统、财务共管系统,可关联各学校和食材供应商,集数据展示、过程监控、业务监管于一体,全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为了让采购更加阳光透明,惠济区政府平台公司通过统一公开招投标方式,优选17家食材供应商,提供12大类551种商品上架阳光采购系统。 在学生餐费收支方面,该区创新开发使用财务共管系统。家长通过银行缴费小程序,按月把餐费缴纳至惠济区教育局与政府平台公司共管账户。资金支出由供应商、学校、区教育局、政府平台公司依据阳光采购系统结算单,共同核对确认,并由平台公司支付。学生餐费只能用于结算食材采购费用和餐厨人员工资,学校不经
2024-11-17
康复、融合、提升,河南驻马店扎实推进学前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建一座温暖港湾
近年来,驻马店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投入资金2300万元设立了驻马店市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市财政先后投入资金9076万元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在人、财、物上给予重点保障、全力支持。“目前,我市共有适龄残障儿童少年6766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有1088人、普通学校(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有4015人、送教上门的有1028人。我们积极推广融合教育,帮助他们扣好属于他们的第一粒扣子。”驻马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世杰告诉记者。
2024-11-11
教育支出已成为安徽省财政第一大支出
11月1日上午,新华网安徽频道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近两年,安徽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年均分别增长6.1%、6.7%,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采取超常规举措破解教育投入难题,教育支出已成为安徽省财政第一大支出,各阶段教育生均经费明显提升。统筹超30亿元支持安徽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儿童、创伤、肿瘤等九大区域医疗中心,总量居全国第二位。
2024-11-01
网站地图